详细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分类与整理 教案

第三章(单元)节 1 课时

课题  分类与整理      设计者  

课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提出简单猜想。

3.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态度:

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       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分类”放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教材通过这样的编排,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次集、整理数据間单地渗透给了学生。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掌握分类的能力,对生活中的物品有初步的认识,能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类,但是还应提高学生们的判断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难点       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核计活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创设情境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磁扣。

学具准备:不同颜色的气球、儿童积木、文具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一、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来了百宝箱---积木、不同颜色的气球、文具,

但是我的百宝箱有一些杂乱,谁能帮老师整理一下呢?

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整理。

学生自由回答。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师:接下来看一下图片,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能看出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教材主题图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3)提问: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漂亮的气球,这些气球有什么不同呢?

生:颜色不同、形状不同。

师:根据同学们说的,我们能把这些气球分类一下吗?小组合作,学生代表展示。

(4)小组合作,学生交流。

生1:按照不同形状分

生2:按照不同颜色分

  

小朋友们真的是太棒了!那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如何进行分类。

小结:

按给定标准分类:

1. 事物可以根据形状、颜色、不同的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

2. 根据同一标准分类,虽然分类结果的呈现形式可能不同,但分类的结果一定相同。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圈出每题中不同类的一项。

2、我会连一连

3、把同类的圈在一起

 

4.动手涂一涂,填一填

(1)把同一类的涂上相同颜色

 

(2)会飞的有(  )只,能在水里生活的有(  )只。会飞的动物比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少几只?

 

5、分类并整理

 

(1)   按交通工具的种类分一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船(  )艘  飞机(  )架  车(  )辆

(2)   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长方形(  )张 三角形(  )张 圆(  )张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六、布置作业

1.请完成第29~30页练习七第1题、第2题、第3题。

2.请完成剩余习题。

七、教学板书

分类与整理

分类方法1:按照不同形状分

分类方法2:按照不同颜色分

 




 

第三章(单元)节 2 课时

课题  多标准分类      设计者  

课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提出简单猜想。

3.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态度:

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       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分类”放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教材通过这样的编排,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次集、整理数据間单地渗透给了学生。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掌握分类的能力,对生活中的物品有初步的认识,能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类,但是还应提高学生们的判断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创设情境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磁扣。

学具准备:不同颜色的气球、儿童积木、文具

预设教学流程(含评价设计)  

一、引入新课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自由回答。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师:接下来看一下图片,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能看出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教材主题图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3)提问:根据你观察到的,说一下各类人都有多少?

(4)小组合作,学生交流。

生1:按大人、孩子分:大人8人,孩子4人;

生2:按男生女生分:男生6人,女生6人;

生3:按家庭分:第一家3人,第二家3人,第三家3人,第四家3人;

生4:左6人,右6人。

小结: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分类时,先确定好分类标准,再分一分,数一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同。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六、布置作业

1.请完成教材第30~32页练习七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

2.请完成剩余习题。

七、教学板书

                                   多标准分类

生1:按大人、孩子分:大人8人,孩子4人;

生2:按男生女生分:男生6人,女生6人;

生3:按家庭分:第一家3人,第二家3人,第三家3人,第四家3人;

生4:左6人,右6人。   

 

 

0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345号


乘车路线:乘坐公交113路、208路、C63到达海屯路龙院新村站下


咨询电话:0871-68350186


微信公众号

报名咨询


滇ICP备11003037号-1 云教ICP备0906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