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

18小猴子下山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后,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_____又_____”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7个字。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等词,并能练习说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孙悟空的视频,出示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动物名称,共同交流你知道的关于这一动物的特点。

1:小猴子爱吃桃子、香蕉。2:小猴子又聪明又可爱,还很顽皮。

3:小猴子会爬树,喜欢在树上荡秋千。4:金丝猴是一种珍稀动物。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小猴子下山),学生齐读课题。

3.随题识字。

学习生字“猴”:“猴”读“hóu”;猴子是动物,是反犬旁,右边“侯”比“候”少了一竖。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再自主拼读,同桌互读互纠,教师随机正音。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然后和同桌相互交流。

3.(课件出示生字:掰、扛、扔、摘、捧、抱、追)指导识记。

1)指名读,教师正音。

教师正音:“扛、扔、捧”是后鼻音,“摘、追”是翘舌音;“掰、摘”的韵母都是“ɑi”

2)分类识记:“掰、扛、扔、摘、捧、抱”都是手部动作,“追”是脚部动作。

①“掰”:两手一分就是“掰”(动作演示)。“掰”表示双手把一物分成两份。

②课件出示小猴子的动作图片并和生字一一对应。(课后第3题)

◆看图读生字,边读边做动作。(“扔、捧”的韵母都是“enɡ”)

◆同桌合作读:一个读生字,一个做动作,然后一个做动作,一个读生字。

③师生一起说词语,做动作。

掰玉米  扛玉米  扔玉米  摘桃子  捧桃子  抱西瓜

④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做动作,比一比谁做得快。

⑤说话练习:你能任选几个你喜欢的动作各说一句话吗?

1:请不要乱扔垃圾!2:今天,我和妈妈去摘橘子。3:爸爸扛了一袋大米回家。

4.(课件出示生字:结、满、瓜、蹦)指导识记。

1)指名读,教师正音。

注意:“满”是前鼻音,“蹦”是后鼻音,“瓜”是三拼音节,“结”在“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中读“jiē”。

2)识记字形。

①“结、满、蹦”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瓜”是独体字。

②“蹦”可以编儿歌识记:“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

③组词识记。

结:结实、开花结果  满:满意、满足、满身  

蹦:蹦高、蹦蹦跳跳  瓜:瓜果、西瓜、瓜子

5.出示识字卡,一人上台任意抽取一张字卡,其余学生抢读并用该字组词。

6.学生自主读课文,再同桌互读、分小组对读,读正确、读流利。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学生自主观察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一读,口头组词;和同桌交流写每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描红、临摹,把自己的作品和田字格里的生字相对照,比一比哪里写得好,还有哪些不足。

4.鼓励学生用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土块  石块  非常  正常  来往  以往  西瓜瓜地  进去  进入  天空  太空  空心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小猴子下山后都到了哪些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路线图)

下山——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边——回家去

3.学习量词。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里,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齐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   )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   )玉米去(   ),看见西瓜就(   )去(   ),看见兔子就(   )去(   ),最后(   )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

5.再读课文,大致感受故事的主要情节。

五、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可以是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是读课文后的感想,或者是上课的感受等)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2.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3.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要点把握:

理解课文内容,清楚故事情节;懂得做什么事都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

(课件出示图片)一棵树上结了12个桃子,一只猴子正在树下摘桃子。教师每点击一下图片,桃子上便会出现一个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学生抢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读对最多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2.同桌间用会写字组词并听写,互评互纠。

3.(教师出示词卡)指名按顺序贴在黑板上。(下山→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空手→回家)

4.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交流反馈: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写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第二句话写小猴子看见玉米,掰了一个后扛着往前走。

3)教师根据反馈,课件出示句式: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

①引导学生口头填空。

②理解“掰、扛”两个动作。

A.学生做“掰”玉米、“扛”玉米的动作。

B.思考:小猴子为什么要用“掰、扛”这样的动作呢?(玉米地里结的玉米又大又多。)

③理解并积累词语:“又大又多”写出了玉米大而多的特点。(课件出示插图一)看图,你会说“又……又……”形式的词语吗?

生:小猴子的尾巴又细又长,玉米秆又高又绿

4)指导表情朗读。

①小猴子下山来,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可高兴啦!它掰了一个,扛着就往前走。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老师一起做做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朗读指导:第一句用叙述的语气读,做到平实自然;第二句,借助“又大又多”这一词语,读出小猴子对所见事物的欣喜之情。学生要进入故事情境,进行角色体验,体会角色的心情。

②指名上台表演读。

2.模仿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

①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想一想:小猴子走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又是怎么做的?

③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并做一做这些动作。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指导。

①交流汇报第2自然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读后师生共同评议。(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是否有感情)

B.学生完成填空:小猴子(   )着玉米,(   )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   ),非常高兴,就(   )了玉米,去(   )桃子。

C.指导结合“满树”想象桃子之多,结合插图二理解“又大又红”,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

D.齐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汇报第3自然段。

A.学生完成填空:小猴子(   )着几个桃子,(   )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   ),非常高兴,就(   )了桃子,去(   )西瓜。

B.结合“满地”想象西瓜之多,结合插图三理解“又大又圆”,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又大又圆”的。(太阳、地球等。)再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捧”。

C.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③交流汇报第4自然段。

A.学生完成填空:小猴子(   )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他看见一只小兔子(   )的,真可爱,就(   )了西瓜,去(   )小兔子。

B.结合插图四,想象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情景,体会小兔子的可爱,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抱、追”。

C.齐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齐读,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呢?

①引导回顾课文内容:小猴子下山来,掰了(   ),扔了(   );摘了(   ),扔了(   );摘了(   ),扔了(   );去追(   ),(   )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②(课件出示插图五)想象一下,小猴子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抓住“只好”,读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时失落、后悔的心情。

3)交流:你从小猴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4.多形式读课文,体味课文蕴含的道理。

三、图文结合,练讲故事

(小猴子)来到哪里

(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做了什么

结果怎样

玉米地

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掰、扛

空着手回家去

桃树下

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

扔、摘、捧

瓜地里

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

扔、摘、抱

树林边

小兔子蹦蹦跳跳

扔、追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借助表格提取较为明显的信息。

2.乱序出示5幅插图,学生排序,再结合小猴子的动作,练讲故事。

提示: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这样的句式来说。

3.同桌合作讲故事,讲得不足的地方可以互相指正、补充,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配合动作表演。

4.指名表演讲故事。

四、课堂延伸,拓展积累

1.积累和手有关的动词。

教师将“掰、扛、扔、摘、捧、抱、打、招、提、捉、挑、拔、拍、摇、搬”等字做成生字卡片,师生、生生共同玩“你做动作我来猜”的游戏。

2.搜集“又……又……”形式的词语,并用它说一句话或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运用。

     玉米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续编故事。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情节的基础上,先同桌说一说小猴子再次下山可能会做的事,然后在班上说一说、演一演。

五、巩固提升,作业设计

1.将本文所讲的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看,重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请爸爸、妈妈点评。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实录片段:

 

◆看图说话,促进语言发展(教学难点)

读完课文后,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接着教师边放课件,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时间约四分钟。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一大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跑到玉米地里,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李晓明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李晓明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跑到玉米地里,“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现在谁来说说第二幅图?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园里,它看到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张玲同学说得好吗?好在哪里?

1:“走着走着”一词用得好。

2:“又大又红”一词用得好,我们仿佛看到了桃子诱人的样子。

3:“高高兴兴”一词用得好,我们仿佛看到了小猴子的神态,感受到了小猴子的心情。

师:张玲同学说得好,你们评价得也好。现在谁来讲讲第三幅图?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哇,西瓜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摘了一个大西瓜,抱着大西瓜慢慢地往回走。

师:吴雨霏同学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的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谁再说说第四幅图?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子。

师:李亚文同学不仅能把图的意思说出来,而且还说得很有表情。大家应该向她学习。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子,小兔子往前面跑,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课件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赏析: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不失时机地进行生动活泼的口语训练,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本文的五幅图展现了情节的发展变化,教师通过放映幻灯片,先指导看图,再引导说话,使学生在口述时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图画。这样,既有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与鼓励下,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教学反思:

1.本文构段很有特色,第1~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示范讲解第1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自主支配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2.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借助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小猴子的动作,再模仿小猴子的动作,通过动作表演,联系生活用词说话,将抽象的词意化作具体可感的动作与生活的场景,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动词的准确理解。

0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345号


乘车路线:乘坐公交113路、208路、C63到达海屯路龙院新村站下


咨询电话:0871-68350186


微信公众号

报名咨询


滇ICP备11003037号-1 云教ICP备0906047